寒流來襲市救助站增添棉衣棉被讓被救助人員溫暖過冬
來自遼寧的王立從救助站工作人員手上接過御寒棉被。受寒流侵襲,我市昨天起出現(xiàn)降溫下雨天氣,市救助管理站加大了對繁華路段、橋梁、地下通道以及車站等流浪乞討人員集中區(qū)域的巡查力度,向他們提供幫助或發(fā)放御寒物品等,確保流浪人員溫暖過冬。本報記者 陳仕平 攝
冷春玲/制圖
這些天,全國范圍內大幅度降溫,我市也遭受寒流侵襲,昨日的冬雨更加劇了槎城的寒冷,而市救助站內卻是暖意融融。昨日上午 10 時許,40 歲的夏先生捧著熱氣騰騰的飯菜,開心地和救助站工作人員邊吃邊聊。記者問他接受救助的感受時,這名中年男子不禁熱淚盈眶。
添衣加被保溫暖
“溫度突然降低這么多,救助站已經增添了棉衣棉被,并確保受助人員都能吃上熱菜熱飯,保證流浪乞討人員過個暖冬!弊蛉,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長黃保忠告訴記者。
據了解,凡是進站接受救助的流浪人員,救助站都為他們準備了暖和的被褥和可口的飯菜。在上午吃飯時間,記者在救助站食堂看到,幾名求助者圍著大桌,吃著熱氣騰騰的飯菜。“很感謝救助站,我在這里吃得飽,睡得暖。”求助者周先生說。
據救助站工作人員介紹,對于前來救助站求助的人,救助站會首先幫助他們聯(lián)系親屬或者所在單位,為他們提供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食物、住處,無力支付交通費的受助人員還能得到返鄉(xiāng)車船票,在站內突發(fā)疾病的受助人員還能被送到指定醫(yī)院救治。
街頭救助在行動
站里接收的流浪人員得到了較好的安置,而在街頭流浪的一些智障人員、無行動能力的人卻面臨著被凍傷、凍死的危險,需要社會熱心群眾共同關注!艾F(xiàn)在氣溫降得非常歷害,職業(yè)乞討者一般不會發(fā)生問題,真正需要救助的是無家可歸、沒有行動能力的街頭流浪者!秉S保忠不無擔心地告訴記者。
其實,早在今年6 月份開始,市救助站就制定工作方案,主動開展上街救助活動,每天帶著食品、藥品上街救助,向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討人員實施救助。據悉,自今年 6 月12 日以來,市救助站共為1152 名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解決了生活、返鄉(xiāng)、治療等困難,其中來站救助45 人、精神病人32人、職業(yè)乞討12人。
據市救助站負責人介紹,針對當前持續(xù)低溫天氣,市救助站加大了對繁華路段、橋梁、地下通道以及車站等流浪乞討人員集中生活和露宿區(qū)域的巡查力度,盡量把流浪人員接往救助站,如流浪人員不愿意進站,工作人員也會給他們發(fā)放足夠的御寒物品,幫助他們抵御寒冬。
據悉,街頭救助活動將持續(xù)到春節(jié)后結束。
本報記者 張濤
流浪未成年人 救助中心擬建
本報訊(記者 張濤)對于流浪的未成年人,今后,我市將有專屬于他們的救助保護中心。記者昨日從市救助站了解到,備受關注的我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心將于本月底動工建設,計劃半年后建成投入使用。屆時,市救助管理站內將可容納70 名流浪未成年人,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混居的局面也將得以改變。
據了解,根據相關規(guī)定,救助管理站對流浪人員進行救助時,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必須分開住宿和管理。但目前由于資金、硬件設施等多方面條件的限制,我市救助管理站仍將他們集中在一起,致使未成年流浪者很容易受到成年流浪者一些不良習氣的影響。據悉,我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心建筑面積約1900 多平方米,按我省三類地區(qū)標準建設,計劃投入400 多萬元。據介紹,在2010 年的民政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市民政部門就重點抓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大樓的建設。目前,該項目已完成了立項、設計、預算等前期工作,計劃于本月底前動工興建。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