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综合网一二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V

河源新聞網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旗下: 在線數字報 | 新少年
當前位置:河源新聞網 >> 新聞 > 社會熱點 > 閱讀新聞

花朝戲走進校園尋找“接班人”

學生們正在跟老師學習花朝戲。 

     手帕花、扇花、礱勾腳、穿心手、走著“八字”一進一退……小學生們惟妙惟肖地表演起花朝戲來。日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花朝戲走進紫金縣城第一、二、三小學,課堂傳授“非遺”技藝,受到當地學子熱捧。

      破解“非遺”傳承難題

      紫金花朝戲是流行于粵東客家地區(qū)的稀有劇種,起源于客家民俗祭祀形式的“神朝”,至今已有100 多年歷史,2006 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客家的文化瑰寶,花朝戲見證了客家人耕讀傳家、崇文重教的人文思想,在客家民間文學,民俗、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但此前,花朝戲曾面臨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窘境。

      為破解這一難題,2008 年,紫金縣委縣政府頒發(fā)了《關于全縣中小學推廣花朝戲藝術的通知》,要求在縣城第一、二、三小學建立推廣普及花朝戲藝術示范點。至目前為止,劇團已完成了花朝戲理論知識的傳授, 計劃 2011 年完成戲曲基本功、特色表演動作的培訓,并在三所學校各排練一個折子戲。

      花朝戲進課堂受熱捧

      “五一”前夕,記者走進位于紫金縣城第一小學的校園,一曲抒情流暢的花朝音樂娓娓傳來。教室里,一張張可愛的臉上洋溢著興奮與欽佩,每人手拿手帕抑或扇子,腰間系上腰帶,毫不掩飾地表達對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他們中年齡最小的還不滿8 歲,但已經初步掌握了劇目《小丑與媒婆》的表演。

      “從小就喜歡在電視上看花朝戲,還從中模仿姐姐、哥哥們的表演。”來自四年級的學生葉丹妮告訴記者,5 歲時就喜歡跟著爺爺看花朝戲,現在學校還特設有花朝戲戲班,自然學習起來特別用心。

      戲中主角上臺授課

      指導學生的是《賣雜貨》男主角池永泉,也是花朝戲的第五代傳承人。他說,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后繼無人,并不是因為年輕人對這些技藝沒有興趣,而是他們對這些技藝根本不了解。我們到校園授課,先由簡入繁地講解花朝戲起源、發(fā)展、唱腔等理論知識,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等他們長大后就能對客家人這一稀有劇種有所了解,而非一無所知。

      池永泉還說,對于有表演天賦而又對花朝戲有興趣的學生,劇團還將重點培養(yǎng)。經層層篩選后30 余名學生進入折子戲授課班。“非遺傳承任重道遠,花朝戲進校園僅僅是保護非遺的一個開端,希望到2013 年,在全縣中小學初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推廣普及花朝戲藝術的教育工作機制! 劇團團長張向陽說,為讓學生更容易掌握紫金花朝戲,此后劇團還將根據小學生語文教材內容排練成折子戲,從而更好地向學生傳授。

      張向陽曾一度為紫金花朝戲的傳承和發(fā)展擔憂, 而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將于6 月1 日起施行,讓他由衷地感到喜悅。他認為,《非遺法》的出臺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 也堅信花朝戲的傳承必須從少年抓起。

      本報記者 刁城邦 文/圖






上一篇:發(fā)現水表不準可致電12365投訴
下一篇:手機快遞中不翼而飛 消費者獲賠償2000元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