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故事| 記連平公安局元善派出所教導員葉智勇
葉智勇(右一)在慰問困難群眾。
他戰(zhàn)友已經是正處級干部,他一起帶的新警,現在已經是副局長,成了他的上司。而他,卻默默奉獻,扎根在基層派出所。他就是連平縣公安局元善派出所教導員葉智勇。今年8 月,他被評為河源市“十大最美警察”。有人說,他的美就是從警32 年有著老黃牛的精神,扎根在基層,善做愛民親民事。
扎根基層 我是警中一朵綠葉
一個人一生中能有幾個26 年?一個民警能在一個基層派出所工作26 年,這是需要一種甘于奉獻、甘當綠葉的精神的。
那是1986 年,連平縣附城派出所先前還是惠州地區(qū)管轄的惠化派出所。河源立市后,葉智勇便在附城所負責組建派出所工作,他一干就是26 年,而32 年的從警生涯,他一直扎根在基層一線。
你羨慕在城里工作嗎?每當看到身邊的弟兄都進步高升了,你心里怎么想的?葉智勇不假思索地說,我不羨慕城里生活,看到身邊人能有進步,我打心里高興,起碼證明我?guī)У谋回?/p>
如果我想走出連平的大山,20 年前就是城里人了,葉智勇臉上露出無比的自豪。他說,早在1995 年,深圳特區(qū)到河源山區(qū)招錄民警,有人勸他去,他卻堅決放棄了。52 歲的老民警,有人勸他去機關謀個職落個清閑,他卻說,哪都一樣做事,不脫警服一日都不能閑。
直到2014 年,葉智勇終于迎來工作調動,被調至連平縣元善派出所。
老民警津津有味講老案子
現在一發(fā)案,各警種聯(lián)手破案,設備也先進,輕松多了。要是在上世紀90 年代,發(fā)生一個盜竊案,破起案來得花多少精力?
那是1990 年11 月中旬的一天,離附城鎮(zhèn)50 多公里的鍋洞村發(fā)生一起村民家里十多斤香菇被盜案,被盜價值按當時市場價約 500 元錢。11 月的連平,寒風凜凜,他和所長梁信廣開著一輛破三輪車便出發(fā)了。雖然全身綁著棉襖,一路上風吹雨淋,鼻子、眉毛的水滴都結冰了,整個人都凍僵了。在做筆錄時,手都抓不穩(wěn)筆。他們冒著刺骨的寒風開展調查走訪,終于將村里有盜竊前科的嫌犯抓獲。直至晚上10 時,才將嫌疑人押回派出所,審訊結束,已經是次日凌晨2點多。
槍響105國道 偵破路霸劫匪案
105 國道是連平連接江西必經之道。這條道曾讓多少北上的司機感到恐懼。 1994 年間,是最瘋狂的時期,幾乎每天都能接到受害人報案。105 國道分水凹路段路窄坡陡,拉貨的車爬得像蝸牛。這正是搶劫分子下手的好時機。
為打掉這一瘋狂的搶劫團伙,一天凌晨2 點多,葉智勇和所長藍健康一道,兩人從江面檢查站坐上拉貨的大貨車,當車行至分水凹時,葉智勇讓司機靠邊停車,故意檢修車輛,引匪上鉤。果不出所料,當車停下沒有5 分鐘,就有兩個男的提著刀沖上駕駛室,刀尖頂著藍健康的脖子叫囂拿錢。在這危險時刻,他們拔出手槍鳴槍示警。
兩名劫匪本想趁著夜色撈一把,沒想到中了派出所民警的“計謀”,最終被抓個正著。“車里有民警伏擊”這一消息傳出去后,這條路也平靜了許多,震懾了一批違法分子。
夜戰(zhàn)官燈線 敢撲土槍擒兇徒
1995 年仲夏,官燈線蜜溪村水洋洞自然村路段,路陡彎急,車速如龜,這讓多少司機吃了虧,有苦難言。葉智勇說,這條路跟105 國道分水凹有著相似的復雜。由于路況復雜,一些車匪路霸趁機打劫,讓司機提心吊膽。葉智勇和他的警員們就是這伙車匪路霸的克星。
在一個夜色朦朧的晚上,葉智勇和5 名警員從附城溪山村出發(fā),悄悄摸到官燈線蜜溪村路段伏擊。
晚上11 時許,夜色下3 名男子鬼鬼祟祟搬來石頭和樹樁設路障,準備對過往車輛逼停后實施作案。當一輛湘籍貨車被攔下后,劫匪們手提大刀和土槍沖到駕駛室威脅司機實施搶劫。就在這時,葉智勇和戰(zhàn)友們從天而降。夜色中,一名手持土槍的劫匪見有民警,舉槍威脅民警放他們走,不然就開槍。就在這時,葉智勇趁著夜色,從車后繞過去將持槍男子撲倒,一舉將槍打落,牢牢地控制了這名劫匪。
案子雖小關乎民生事大
“小案子”不能小視,有時案子雖小,但關乎百姓民生事大。葉智勇說,作為執(zhí)法民警,辦案不能簡單粗暴,要努力做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
前不久,轄區(qū)里一家商戶與攤販發(fā)生糾紛,雙方引發(fā)斗毆受傷住院。事發(fā)后,雙方為經濟賠償問題互不相讓,商戶遭受威脅。葉智勇就把當事雙方叫到一起,心平氣和地做起了思想工作。沒想到,這一談真有效,掐人脖子的首先向對方道歉,認為一個大男人不應該對老人動手;而持鐵棍打人的也自知理虧,不應該不問青紅皂白就打人。這樣的場景在葉智勇32 年的從警生涯中,每天總是重復著,在群眾糾紛調解中當著和事佬,解民憂。
本報記者 刁城邦 通訊員 張偉國 曾亮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