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風云變幻 傳遞陰晴冷暖
刮風、閃電、下雨、打雷、下雪…都歸它管!
市氣象局開展思想宣傳 普及氣象知識
本報訊 記者 劉世銘 2019年3月23日是第59個世界氣象日,市氣象局和市氣象學會圍繞本次世界氣象日的主題——“太陽、地球與天氣”舉辦了氣象開放日,邀請市民走進河源國家基本氣象站和市氣象局,向廣大市民全面開展氣象科普和防災減災知識宣傳。
今年的世界氣象日適逢周末,盡管天氣陰冷,但是依然擋不住廣大市民想要了解氣象知識的熱情,這其中既有家長帶著孩子,老師帶著學生,也有志愿服務隊與河源晚報的小記者們。他們先后來到河源國家氣象站、市氣象局,觀看各種氣象現(xiàn)代化設備,聆聽專家講解氣象知識。
馬祖勝為市民講解火箭人工增雨的原理。
市民通過氣象探測設備一睹氣象“真容”。
在人工影響天氣火箭發(fā)射車前,市民好奇地問個不停,小朋友忍不住提起地上的“火箭”模型掂量重量。“跟大家介紹一下吧,這個是W98型人工增雨火箭作業(yè)車,碘化銀沿著火箭上升的軌跡,形成360度,向作業(yè)云層形成立體的播撒,從而達到人工增雨的目的。”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馬祖勝為前來的市民講解火箭人工增雨的原理。隨后,市民登上扶梯來到氣象觀測場,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透過氣象探測設備上的望遠鏡一睹氣象真容。
在活動現(xiàn)場,除科普圖板和各類宣傳資料外,市氣象局工作人員還增加了體驗環(huán)節(jié),讓市民參與到氣象和天氣預報制作中,過一把當氣象主持人的癮。如此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讓廣大民眾受益匪淺。學生何昀龍說:“讓我學會了怎么樣播報天氣,感受到非常有趣,同時鍛煉了自己的膽量,感覺這次還是非常值得的。”
據市氣象局防災辦主任巫燕輝介紹:“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辦氣象開放日活動,目的就是為了讓廣大市民愛護地球家園,增強節(jié)能減排和氣象災害防御意識,積極關注和運用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有效減輕氣象災害的風險。”
此外,市氣象局還組織了工作人員走進學校、社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向學生贈送氣象科普宣傳書籍與畫冊,向掛扶貧困村贈送科技、文化書籍,進一步增進全社會對氣象的關注與了解。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