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國際基礎科學大會在京開幕 中外科學家共話基礎科學
本報訊 據(jù)新華社消息,前日,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會場內,800余名海內外科學家及知名學者共聚一堂,重點圍繞數(shù)學、理論物理、理論計算機與信息科學三大基礎科學領域的最新發(fā)展成果展開探討交流,展望未來基礎科學的發(fā)展方向。
當天,主題為“聚焦基礎科學,引領人類未來”的首屆國際基礎科學大會在北京開幕,吸引了包括10多位菲爾茲獎得主、圖靈獎得主、諾貝爾獎得主以及50余名各國院士在內的300余名海外科學家及知名學者前來參加。
“基礎科學研究不僅是為了滿足我們對物質本質、宇宙結構和歷史的好奇心,也是為了在知識上探索出真正偉大的發(fā)現(xiàn)和進步,從而催生新技術。”開幕式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戴維·格羅斯教授表示,當前人類面臨氣候變化、環(huán)境污染等諸多挑戰(zhàn),而解決這些問題都迫切需要加強基礎科學等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基礎科學是引領人類未來、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國際基礎科學大會主席、菲爾茲獎得主、清華大學求真書院院長丘成桐教授期待,能通過這樣大規(guī)模的學術交流,為世界基礎科學發(fā)展作出貢獻。“我希望國際知名學者能加強對中國的了解,也希望年輕學者、學生們積極與世界一流學者交流,從而樹立明確的目標。”他說。
記者從大會組委會獲悉,本屆大會將持續(xù)兩周,舉辦500余場大會報告、專題學術會議及衛(wèi)星會議。“數(shù)學與物理巔峰論壇”“基礎科學與人工智能論壇”“科學家面對面”“中國當代數(shù)學展覽”等系列活動,不僅將為中外學者交流與共享學術成果搭建平臺,也將為青少年提供與世界著名科學家交流對話的機會。
開幕式當天,頒發(fā)了基礎科學終身成就獎和前沿科學獎。多個國際學術組織的代表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等10余所國內高校校長也受邀參會。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