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追月
盛夏時節(jié),天氣燥熱,聒噪的蟬鳴加之暑氣,不覺讓人心中生出了幾分煩悶之意。幸而幾日的小雨為人們帶來了片刻的清涼,也稍稍舒展了內(nèi)心的煩悶悵然之意,空氣中彌漫著的淡淡草香讓人禁不住貪婪吮吸,遠山的幾聲鳥鳴隨著空曠的山谷蕩向遠方。
雨是在傍晚之時停下的,飯后閑來無事便決定出門散步。兩側(cè)的樹木早已被雨水洗滌干凈,葉兒泛著新綠,倒像是早春時節(jié)剛生發(fā)出來的一般,看起來格外可人。水泥路面被雨水沖刷成剛鋪時的模樣,大小不一的腳印和縱橫交錯的車轍全然不見了蹤跡,齊整得讓人竟不忍將腳踏上去。路面或深或淺的坑洼之中都積滿了雨水,遠遠看去似是無數(shù)打碎了的鏡子四散于地,隱隱閃著亮光。
借著地上的積水,我看清了天上月亮的模樣,農(nóng)歷六月的天兒是比較長的,若是天氣好的時候便會出現(xiàn)“日月同天”的壯觀場景:太陽還沒有完全落下山,月亮便躍出了山頭,只是太陽的光芒讓月光變得暗淡,月亮此刻成了失去光芒的玉盤,靜靜懸于天際。
我俯下身靜靜注視著水面的月亮,用手輕輕蕩動水面,月亮便也跟著晃動了起來,頗有“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的意境。熟悉我的人大抵都知道,塵世萬物之中,我最鐘意的便是這皎潔月光。兒時奶奶講故事之時,月亮時常陪著我一同傾聽;我也時常哼唱有關月亮的歌謠:“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個飄零在外頭。”
我抬頭望向月亮,那山崗上的月亮,那熟悉而陌生的月亮。藍天似一張鋪開的藍色綢緞,零星的云朵似點綴于綢緞之上的祥云紋,月亮倒像是綢緞之上的一顆小紐扣,若不仔細找尋是看不出來的。月亮又是偌大的,宋代大儒朱熹曾為白鹿洞書院題過一副楹聯(lián),“日月兩輪天地眼,詩書萬卷圣賢心”,就將月亮的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片刻光景,天際便泛起了火燒云,這是夏日傍晚特有的景致,我更習慣叫它們“彩云”。我不知道天際的云彩是何時出現(xiàn)的,正如我不知道街角的微風是何時駐足的,但似血的殘陽還是出現(xiàn)了,街角的風還是停了。
云彩的形狀千奇百怪:有的似咆哮的巨獸,有的如奔流的人群,有的似各色的果蔬,模樣各不相同,但顏色卻大都一致。它們時聚時散變幻著形狀,慢慢向月亮的方向攏了過去,更像是追了過去,像少年追求著姑娘,似母親追逐著兒郎。
婆娑的樹影襯托著“彩云追月”,隨著太陽落下地平線,月亮也散出了獨屬于它的光亮,皎潔的月光映出了云彩的邊際,也勾勒出了樹影的輪廓。透過樹影看向月亮,我仿佛看到廣寒仙子懷中抱著玉兔,“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雖是得道成仙,卻終其一生都只能呆在冰冷孤寂的廣寒宮中,只有懷里的玉兔相伴。吳剛?cè)耘f揮動手中的鑄斧砍伐著玉桂樹,他已重復了千年,從神采奕奕的少年變成了兩鬢斑白的老者,皺紋生長在他的臉上,更扎根在他的心中。
彩云仍舊追逐著月亮,河畔的微風依然涼爽。忽想起宋代詞人晏幾道《臨江仙》中“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一句,不由得恍然大悟:蕓蕓眾生都以為是彩云追逐著月亮,可誰又曾想過,原是那清輝如霜的月光,悄然鋪就了彩云迢迢的歸家路。待到驚覺此中深意,也不過是望著眼前熟悉的景致,輕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
作者:倪磊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翠涌九連共富路,春風點化萬竿斜。”地處九連山腹地的和平縣上陵鎮(zhèn)翠山村,峰戀疊嶂,一望無際的毛竹沿著山坡起伏,似碧海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