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風與燈火
確診單上的字跡很輕,但“癌”字落在眼里卻重如千斤。醫(yī)生說它是“最友好的癌”,帶著“溫柔”與“懶惰”的標簽,可“癌”字本身就像一根細刺,輕輕一碰,便讓五臟六腑都泛起麻意。惡性腫瘤的風險像懸在頭頂的云,我盯著中山三院病理科調出的穿刺報告,指尖止不住地顫抖,眼淚毫無預兆地涌上來——原來聞癌色變,從來不是夸張的修辭。
那天的廣州驕陽似火,崗頂到華師站的路不足一公里,我卻走得像穿越茫茫沙漠。汗水順著額角淌進衣領,浸透了后背的布料,每一步都拖著千斤重的疲憊。醫(yī)院的走廊永遠人滿為患,消毒水的氣味里混雜著無數人的焦慮,我攥著手機,聲音發(fā)顫地給最好的朋友打去電話,話音未落,眼淚已先一步決堤。
坐上回河源的大巴時,我塞緊耳機,閉上眼睛。三個小時的路程,窗外的風景從繁華都市褪成鄉(xiāng)野田埂,我卻始終不敢睜開眼,怕眼淚在陌生人面前失控。直到司機喊“義烏站到了”,我才顫巍巍地問:“行政服務中心能下嗎?”他說“可以”,我才終于敢望向窗外——建設大道上的樹在倒退,熟悉的街景一點點鋪展開來,這條路通向父母家,是我無論走多遠,都能找到歸途的方向;這條通向回家的路,我熟悉得能數清路邊有幾棵樹,能記得每一個紅綠燈的變換節(jié)奏,而這每一幀都在閃退……
等待手術的日子,卻被無數溫暖悄悄填滿。穿刺后的那天,認識快30年開診所的老高第一句話就是錢夠不夠用;在華師大上課的燕子妹妹剛下課就奔來酒店,帶著熱粥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有人動用所有人脈,拉來醫(yī)生團隊為我會診;醫(yī)生好朋友玲姐一句“別怕,我?guī)湍銌?rdquo;擲地有聲;開店的花姑娘放下自己的生意,從惠州扛著大包小包趕來,行李里裝著我們全家人愛吃的海鮮、水果、零食;幾個平時玩樂的朋友記得我最愛荷花,特意組團捧著含苞的荷束來看我,花瓣上的香氣讓我的心好暖;閨蜜羅校長結束一天的培訓匆匆拽著老公趕來,手里提著比碗口還大的牛肉丸,說“多吃點才有力氣”;好姐妹瑜伽教練殺了雞,剁得整整齊齊裝在保鮮袋里,還有趣味相投的潘潘放下孩子提著兩只殺好的雞敲開家門……每一個關心、愛我的朋友的那些鼓勵、祝福都讓我沒齒難忘。
我突然想去缺牙山看日落,攝影師朋友阿東二話不說就開車帶我上山。暮色漫過風車山頭時,夕陽把云層染成金紅,山風拂過臉頰,帶著草木的清香。他選好最佳位置搭好天幕在我身邊坐下,煮水、泡茶,沒說太多安慰的話,卻讓我覺得,再難的路,也有人陪我慢慢走,為我拍照,陪我在山頂上看了一場橘子海……
這些日子,不確定的因素像霧一樣彌漫——手術的時間還沒定,后續(xù)的治療仍是未知?擅慨斚肫鹉切┖苫ǖ那逑,海鮮、雞肉、牛肉丸的美味,朋友點點滴滴的溫情涌上心頭,還有建設大道上永遠為我亮著的每一盞燈火,心里就生出一股韌勁。
原來所謂堅強,從不是一個人硬扛。是朋友們用愛織成的網,接住了我所有的脆弱;是家人在牽掛,成了我不敢倒下的理由。等待的日子或許漫長,但荷風會吹過窗臺,燈火會照亮歸途,而我會帶著這份沉甸甸的暖意,一步步走向手術臺,走向那個充滿希望的明天。
作者:黃貴美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翠涌九連共富路,春風點化萬竿斜!钡靥幘胚B山腹地的和平縣上陵鎮(zhèn)翠山村,峰戀疊嶂,一望無際的毛竹沿著山坡起伏,似碧海綿延。